厦门“双试点”建设成效突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
发表时间:2025-07-11 19:48:28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出台市区两级配套政策,叠加地方财政资金超3亿元,破除企业“不想转”难题。
创新性提出“分期预拨奖补+数字人民币尾款”的奖补拨付模式,对已签约试点企业合同金额首付款50%进行奖补资金预拨付;对已完成数字化改造企业,采用“数字人民币”拨付改造奖补,并配套银行金融信贷产品(最高每家1000万元授信额度,信贷利率最低2.8%)放大奖补成效,破除企业“不敢转”困境。
发布试点政策合集、金融产品手册、细分行业转型指南等材料,提出多项“小快轻准”解决方案,破除企业“不会转”壁垒。
出台“2+N”支持政策包(《厦门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方案》《厦门市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降低企业技改门槛,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我市加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支持力度,将技术创新基金规模从300亿元扩大至500亿元,单家贴息额度由5亿元调增为10亿元。
推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建设,遴选各类优质服务商215家,构建完备的新型技改转型服务体系。
看着新鲜出炉的“半年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厦门盈瑞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沛华欣喜地说:“数字化改造立竿见影,公司发展稳中有升,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了20%,预计全年业绩增长25%以上。”
装上“数字大脑”,开启“新技改”,厦门尚满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产值达6.2亿元,2025年预计达8亿元以上。
这是厦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在厦门,身处转型浪潮中的制造业,正乘“数”而上,加“数”前行,不断抢占发展“智”高点。
“双试点”齐发力,数字化转型提速。记者昨日从市工信局了解到,厦门加快推进“双试点”(厦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建设,投入各类财政资金超6亿元,全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厦门模式。从单点突破向大小共抓、“链式”转型,“数字密钥”不断打开发展新空间,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厦门2025年产业项目攻坚行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成立于2007年的盈瑞丰公司,在厦门扎根发展10余年后,面临“成长的烦恼”公司数字化水平达不到管理的预期,其中,营销和研发技术、供应链、质量等管理模块尚未实现数字化转型,共享性不强。
数字化改造势在必行。2024年,依托厦门务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盈瑞丰公司开启了数字化改造之路。如今,公司数字化水平等级达到了最高等级四级。
对于数字化改造,一些中小企业有投入产出的担忧。郑沛华算了一笔账:数字化改造,公司投入约100万元资金,带来的是降成本、提效率的明显变化,公司交期达成率提升20%以上,库存周转率显著提升,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笔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政府还有“真金白银”的扶持。“我们申报了厦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试点企业奖补,最高能获得奖补资金40万元。”郑沛华说。
“过去,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主要是建立记录系统,线下怎么做还继续怎么做。现在的转型,则是打造一个决策系统,真正助力实现企业降本增效,让数据成为新的资源要素,成为生产力。”厦门务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招贵说,“我们按照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思路为盈瑞丰公司开展管理梳理优化,然后以低成本、可快速见效的数字化工具予以快速搭建,并和之前的软件系统打通。改造后,盈瑞丰公司的经营管理被打造成研产供销服全场景一体化、虚实结合的数字空间,实现了效率、品质、成本等多维度的降本增效。”
“小快轻准”不断催生“数字蝶变”。 乾照光电构建AI智能检测系统,以AI 算法精准识别芯片等产品的微小缺陷,平均核心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6.36%,生产检测成本下降24.43%;科司特电子打造数字化智能仓储场景与数字化精益生产管理场景,将仓储物流效率提升至90%,库存准确率提升至99.9%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数字化改造行列,并尝到甜头。
从事数字化服务10多年,陈招贵明显感觉到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越来越足,“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顾虑在不断打消。“在政策引领下,产业链龙头企业越来越重视上下游的数据融通和信息共享,在链主的带动下,中小企业更加愿意转型。”陈招贵说。
机械臂灵活舞动;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无数个传感器“藏”在生产线深处收集数据,大屏幕上跳动着车间运行实时数据走进位于集美区后溪镇的厦门尚满科技有限公司,一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生产变革正在上演。公司模组生产线水平达到国内最先进,每条生产线张模组。
尚满科技成立于2021年,主要产品包括自主研发的小间距LED和Mini/Micro LED显示类产品,是国内多个头部品牌商显的战略合作伙伴。
技术改造具有投资额度大、技术水平高、示范效应强等特点,是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这家年轻的企业深谙技术改造的重要性,开启“新技改”之旅,在新型显示行业“智造”的最前沿。“2024年,公司入选厦门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部分生产线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尚满科技总经理林剑锋说,公司新增建设4条国内最先进的模组生产线%国产化和高度自动化集成生产,LED模组线%的自动化率。
技改不停,创新不息。距离尚满科技300米的地方,2栋现代化厂房已拔地而起,这里便是总投资10.5亿元的重点项目尚满科技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完成主体建设及竣工验收备案,正在进行二次装修及设备采购,计划今年9月建成,10月投产。
尚满科技产业园“藏”着更多的智造绝活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项目采用“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动态优化产线,可使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0%以上。项目主体依托垂直整合的LED全产业链优势,自主掌控从PCB制造、LED灯珠封装到显示模组的核心环节,显著增强技术自主性与成本竞争力。
“得益于政策助力,我们不断加大新型技术改造力度。尚满科技产业园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为厦门打造以MiniLED为核心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产业集群贡献力量。”林剑锋表示。
走进一个个“新技改”现场,能看见技术改造为企业带去的切实变化。电子器件行业,强力巨彩构建AI视觉检测系统,引入国产化工业机器人,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排程,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90%以上;新能源行业,厦门时代部署多条全自动锂电池生产线,搭建先进的制造过程数字化系统,将质量控制精度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卫厨行业,瑞尔特通过建设装配式卫浴5G智能工厂,将年产能提升至10万套,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健康服务新模式转变,提升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个城市,同时获得两个国家级试点,这是对厦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强劲实力的肯定,也是新一轮数字化转型号角的吹响。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做好这道“必答题”,怎样才是最优解?
从“小快轻准”的精准供给,到龙头项目技改的重塑升级,再到“链群”转型的牵引赋能,厦门给出了实践答案。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和2025年产业项目攻坚行动,以双试点为契机,推出了一揽子助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政策,不断发挥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精于“抓小”。目前我市共有556家中小企业立项签约,启动数字化改造;320家企业达到验收标准;4家企业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初步统计,改造完成企业月度平均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管理成本平均下降20%,库存周转率平均提升40%,关键环节数字化率大幅提升。
善于“抓大”。20个新型技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良好进展。士兰集宏、融技精密、鑫朋智能等企业已完成土建工作,正推动智能产线建设工作。天马光电子、尚满科技等企业项目进展较快,已完成部分生产线建设并投入试运行。
其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市形成了“一链一标准”、“一链一平台”、“一链多场景”的“链群”转型模式。到2025年底,我市将累计打造不少于6个“链式”转型典型模式,新增培育3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放大链式转型效能;新型技改方面,我市在“点”上,推动重点企业数智领跑;在“线”上,激发产业链数字化蝶变;在“面”上,打造技改一流生态。接下来,将以火炬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园区,挖掘典型场景、探索创新模式、形成应用示范,打造40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智能工厂等标杆,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超100家。
加强政策支持、明确路径指引、优化服务供给,厦门不断为全省乃至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多探新路、多做贡献,一幅由“单点盆景”向“全域风景”跃升的数字化转型画卷,正在制造业企业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