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次计费”解锁机器人应用场景
发表时间:2025-08-09 02:00:54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场景创新既是技术落地的“试验场”,更是营商环境的“温度计”。在成都,从清洁机器人的“按次计费”高性价比服务运维,到高空焊接机器人的痛点攻坚,一个个由场景需求催生的创新成果,背后是城市为企业搭台、让技术扎根的生态底气。
成都的场景创新体系如何让“政策沃土”与“市场活力”双向赋能、让更多“实验室技术”长成“市场硬实力”?场景创新一线的企业深有感受。近日,记者走进成都项目施工现场、产业园区,对此进行了探访。
在成都的一处钢结构施工现场,一台建筑钢结构磁吸爬壁高空焊接机器人沿着十几米高的钢柱移动,熔池相机实时修正轨迹,专家库系统精准调用参数。这台由中国五冶集团研发的设备,是成都住建部门释放场景需求倒逼技术创新的典型成果。
“几十米高空,焊工悬在钢构件上,十分危险。”中国五冶集团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景深知传统施工痛点,人工高空焊接不仅安全风险高,受环境影响,焊缝还可能存在返工等情况,时常让施工方陷入困境。
正是这样的现实需求,推动技术加速应用。研发团队将强磁吸爬壁车与六轴机械臂结合,研发出能在垂直钢壁作业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在钢结构现场焊接的自主化和无人化方面做出了较大突破,可以实现焊接作业本质安全,并且大大提升焊接的效率和质量。”王永景介绍,下一步,公司计划将机器人拓展至打磨、喷涂等场景。
海量的场景需求释放,为五冶集团等企业指明了创新方向,大量应用场景也为技术测试和优化提供了便利。自成都开展场景创新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已组织市级部门、市属国企、区(市)县等63个单位发布场景需求917个、场景能力490个。
成都通过场景创新,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政策保障到资源供给,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让众多企业看到了在这座城市长期发展的可能性。王永景表示:“成都的场景土壤,让我们的技术从‘实验室样品’变成‘市场商品’有了底气。”
清晨的成都高新区某产业园区,几台清洁机器人正沿着既定路线穿梭作业,AI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后台运维人员随时准备响应突发状况——流畅运转的场景背后,是成都华高场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化运作整合的场景服务在做支撑。这种由场景创新衍生的新型运营模式,正成为破解产业痛点的关键钥匙。
“曾有园区采购了清洁机器人,因不会调试程序、处理故障,最终沦为摆设。”成都华高场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杰介绍,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常陷入“技术好却落地难”的困境,同时,使用方对先进设备“想用不会用”。
专业化场景运营公司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场景资源是珍贵的市场资源,场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完成市场化规模发展,核心是建立有商业逻辑的市场合作。”李俊杰介绍,华高场景整合67个园区资源,构建“线小时运维”服务体系:为使用方提供“按次计费”的机器人订阅服务,无须承担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为企业提供线个园区试点筛选优质技术,再推广至更多园区规模化应用。
“场景创新催生的专业运营模式,能让技术与市场高效对接,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李俊杰说,目前华高场景已与6家本土企业合作,吸引有鹿机器人、万为机器人等众多外地企业落地。“而这一切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成都大力推进的场景创新政策体系支撑。”他说。
当前,成都集合市区两级场景创新工作力量,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加挂“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牌子并设场景创新部,建立涵盖全市23个市级行业部门、16条重点产业链、16个市属国有企业、23个区(市)县的场景工作小组,为华高场景这类场景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