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工业机器人让中国智造更强大
发表时间:2025-08-05 01:22:34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8月2日刊登题为《“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升级”:中国工厂的机器人使用率上升》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
大约13年前,当孙惠海(音)刚开始在广东南部制造业带的一家工厂工作时,他的同事都是人。
如今,200多台机器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些机器人可以每周7天、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为家电巨头美的集团生产空调。
一排排亮橙色的机械臂嗡嗡作响,将刚压制好的塑料零件从滚烫的金属模具中取出,放到长长的传送带上。闪着灯光的自动驾驶机器人将这些零件存入仓库,之后再将其送至组装区,组装成销往中国及全球各地的空调机组。
37岁的孙惠海是该厂工程部的一位负责人。他表示,工厂车间投入使用的机器人数量还在继续增加。
他在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说:“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升级,让这里的生产更加智能化。”
在中国,这样的场景已越来越常见。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正借助机器人技术推动其强大的制造业。
中国工厂车间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超过170万台。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23年的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目前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韩国和新加坡。
随着中国继续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生产向先进制造业转型,机器人的部署有望进一步增加。
长期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努力通过提高自动化水平来保持工厂的竞争力。十年前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强调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政府通过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措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的增加也有助于控制其价格,让企业更容易负担。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生产了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35.6%。
孙惠海工作的这家工厂有204台机械臂和82台自动导引车。这些设备由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提供,美的已收购该公司。
工厂内的一个生产区域被称为“黑灯”区,这个名字源于其高度自动化:理论上该区域无需人工操作,甚至可以在无灯光的情况下运行。
当然,并非所有生产环节都能实现如此高的自动化程度。部分装配线仍需人工操作,机器需要有人维护,制成品也需要人工质检。孙惠海表示,旺季时该厂要雇用约4000名工人。
在其他地方,中国的电器、电子和汽车制造商也在车间里加大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力度。“黑灯工厂”已成为描述先进生产设施的流行语。据悉,从小米、格力到长安、极氪,多家企业都已采用这种生产模式。
孙惠海表示,这家空调工厂雇用的工人数量与十年前大致持平,但与2015年相比,该厂的空调产量已增长逾两倍。
有学者对中国南方工厂的工人们进行了访谈和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工人目前对机器人还不太担心。
在今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与那些对自动化持较悲观态度的评估相反,广东的大多数制造业工人——受到需求增长和劳动力长期短缺的保护——目前似乎并未受到技术变革的困扰。
华南师范大学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专家孙中伟表示,随着出生率下降和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工厂老板在招工时面临挑战。他并不担心自动化进程会严重冲击制造业岗位,因为市场力量会发挥调节作用。(编译/涂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