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百余支队伍注册参加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发表时间:2025-07-21 18:21:49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人民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开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约200家机器人企业将集中展示最新研发成果。而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4日至17日在国家速滑馆举办,目前已有百余支队伍通过线上完成比赛注册。
北京市经信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介绍,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设置论坛会议、展览展示、前沿大赛、配套活动4大板块,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机器人智能新篇章,为全球机器人应用落地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作为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竞赛项目分为主体赛事和外围赛事,主体赛事侧重人形机器人技能竞技,包括田径、足球、舞蹈及物料搬运、药品分拣等竞技赛、表演赛和场景赛3大类21个赛项;外围赛事侧重趣味性和互动性,包括乒乓球、篮球等5个赛项。
目前,距运动会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比赛筹备和各项保障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7月15日,我们在八达岭长城组织了机器人运动会‘能量传递’活动,由8台人形机器人作为‘火炬手’,完成了象征机器人生命之心的‘能量方块’的传递。”梁洪郡说,完成传递后,这些机器人还将佩戴“能量方块”,在遍历北京“双奥遗产”等体育、文化和科技地标后回到国家速滑馆,将所有能量方块汇集后组成“智芯”并在开幕式上点亮。
“为做好运动会赛前测试和赛队训练,我们在国家速滑馆建设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梁洪郡介绍,足球配套区已于7月初投入使用,每天有十余支赛队五十余名高校学生进行足球训练。用于5V5足球比赛的“熊猫眼”核心区与场景赛训练区也将于本月中下旬陆续投入使用。
梁洪郡介绍,北京机器人产业总体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特别是在新兴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处于国内领先阵营。北京市将机器人作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下一个颠覆性产品,统筹规划、战略布局,推动机器人产业高水平创新发展,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创新高地。
当前,北京坚持“整机牵引带动、具身智能赋能、场景应用推广”的总体发展思路,把人形机器人作为产业发展重要新动能,重点在“建平台、建设施、建体系、建场景”四个方面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建平台”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加速技术突破。市经信局在海淀区发起成立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引育20余个医疗机器人项目,加速突破多自由度智能力控、5G远程手术体系、单孔蛇形臂等一批全球领先的关键技术。在经开区组建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并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动智源研究院、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推动长时稳定运控等机器人本体关键技术和长程思考等具身智能共性技术的加速突破。
“建设施”是构建高质量基础设施,支撑产业创新。启动建设开放共享的北京具身智能数据统筹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数据采集标准统一、异构数据集互联互通难题,统筹国内各区域相关数据集建设成果,服务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同时组织开展低成本高效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标注和机器人自主强化学习数据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探索真实场景作业数据采集模式,打造“数据采集-模型训练-能力评测”全流程闭环的高质量数据服务基础设施。
“建体系”是打造智能制造体系,树先进制造标杆。结合产业发展阶段特点,启动建设了北京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中试验证平台,发挥北京市智能制造资源丰富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相关标准和关键技术探索。同时围绕人形机器人整机供应链,积极布局关键部件研发生产和精密加工能力建设,打造贯通全产业链、高水平自主可控的整机先进制造标杆。
“建场景”是推动高价值场景开放,实现规模应用。从需求侧发力,在园林、教育、水务、制造业等场景选择一批试点单位,梳理18类场景需求,征集并部署50余款创新产品进场景试点应用。经开区等重点区域还发布了未来两年在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等9个典型场景,超万台、近50亿元的智能机器人应用需求。在政策上创新,连续3年通过机器人创新产品首试首用奖励政策,支持199款机器人产品进入134个场景完成试用迭代。到场景中落地,4月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举世瞩目,6月人形机器人足球联赛广受关注,8月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报名踊跃。后续,机器人大世界、机器人4S店、机器人餐厅、机器人酒店等创新场景还将陆续亮相,持续保持北京机器人场景活力和产业热度。
梁洪郡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全球机器人应用标杆城市。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