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机器人加速迈向具身智能化行业格局再变
发表时间:2025-05-03 22:48:30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在当前全球工业自动化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技术与市场格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达541302台,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更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180万台,占全球市场的一半,重塑了市场生态。国内主要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商,如埃斯顿和汇川技术等,正在迅速提升其市场占有率,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四大家族”中的日本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德国库卡和瑞士ABB长期以来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似乎正在遭遇国产品牌的奋起直追。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达45%,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这表明国产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步深入。尽管整体产业仍需加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能力,但近年来,国内制造商在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系统和减速器等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正在显著提升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吴易明,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中科光电的创始人,指出,智能特性的提升不仅依赖于机器人硬件本身,核心在于通过算法的不断创新,实现与工业机器人运动的深度融合。他表示,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智能特性的发展,从而应对日益复杂的生产任务。
具身智能这一概念正在成为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吴易明提到,具身智能机器人将不再仅仅依靠人类设定的程序来执行任务,而是能够通过视觉感知、理解信息,并自主生成工艺和动作,极大地增强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效率。这种突破将帮助工业机器人在灵活应对不同工作环境上表现出色。
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日,工业机器人将在汽车制造、电子组装、光伏发电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从MIR睿工业的统计来看,光伏、汽车电子和半导体等领域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速迅猛,为国产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机器人制造商需要继续提升技术实力,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中增强竞争力,吸引更多客户关注。
回顾历史,近年来国产机器人的迅速发展不仅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更与市场需求的急剧上升密不可分。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快速布局更加激活了市场潜能,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智能转型。
然而,吴易明也指出,虽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在朝着具身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但在高端市场中,国际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国产机器人仍需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持续努力。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仍低,限制了国产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升核心元件的自主化能力,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面对未来,具身智能的产业化进程预示着工业机器人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可以预见,这将不仅是技术的跃升,更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不断崛起,未来将有更多创新型的产品面世,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应用提供更为强大的推动力。尤其是在具身智能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