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色工厂集群锻造记
发表时间:2025-07-07 09:50:07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走进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的天能集团贵州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与一块实时跳动的大屏幕构成鲜明对比。屏幕上,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正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每小时减排的二氧化碳量——这不是冰冷的统计数据,而是其绿色生命力的实时脉动。
与传统工厂不同,这座占地500亩的工厂,通过“绿证交易”获取清洁能源凭证、“屋顶光伏”自发绿色电力以及战略性的“碳汇购买”三重路径协同发力,成功摘得西南地区首家国际认证的“零碳工厂”荣誉。
绿色工厂建设,已成为贵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贵州在新型工业化征途上,正奋力锻造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走进位于贵安新区的宁德时代贵州基地的车间里,AGV自动装卸机器人来回穿梭,860米长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化率高效运转,屋顶19.47兆瓦的光伏板源源不断输送着清洁能源。
“零碳”是宁德时代贵州基地的一大特色,基地通过切换能源结构、分布式光伏发电、使用绿色能源、碳抵消四维路径主动降碳。2024年,基地正式收获SGS认证的PAS2060达成碳中和声明证书,成为贵州首家“零碳工厂”。
零碳实践带来多重效益,宁德时代贵州基地实现满负荷生产,产品主要进入对碳足迹要求严苛的欧洲市场,宁德时代还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多家供应链企业落地,初步形成矿产资源、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绿能、终端业务四大板块的战略布局。
同样扎根贵安新区的“绿巨人”——中粮可口可乐饮料(贵州)有限公司,则将低碳基因深植于建厂蓝图。从规划伊始,就将严格的生态环境管理标准和流程融入其中,通过系统化的节能减排设计,显著降低了运营能耗和综合成本,将环保责任转化为发展优势。
正是这些企业的集体发力,共同托举起贵安新区耀眼的绿色成绩单:2024年绿色经济占比高达50.3%,并成功获批1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拥有7家省级绿色工厂和2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在贵阳经开区,一场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进化正在上演。截至2024年年底,该区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12家;还拥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2家,省级绿色供应链企业8家。
走进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宽阔的道路、亮丽的绿化工程、高标准的环保设备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铝材厂的印象。
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介绍:“自成立以来,我们坚持采用‘绿色工厂’设计和管理理念,实现生产自动化、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
在贵州贵材氧化电泳工厂,工人师傅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氧化电泳技术采用电解方法使表面形成氧化膜在进行碱洗工艺,处理后的材料表面光泽度好,色泽均匀,抗腐蚀程度高,但其需要大量的水进行辅助生产,如何降低水源污染,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贵州贵材有新招。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贵州贵材通过多次水循环,降解、沉淀等步骤,使得氧化电泳所产生的废水得到净化,在厂内进行循环利用,企业用水量减少40%,污水处理成本下降30%。”李衍雷介绍。
同样的绿色变革发生在贵阳海信电子,该公司搭建的可视化能源管理系统,实时更新生产区域的水、电、煤等能耗数据。通过改善管路分布、更换变频式空压站等措施,企业实现单位产品能耗下降7%,每年节约成本10余万元。
放眼黔贵大地,绿色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其背后是贵州省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和坚实的政策支撑。 为着力提升贵州绿色制造水平,《贵州省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创建绿色工厂200家以上,绿色工业园区占比50%以上。
除了明确目标,方案还给出了具体路径,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同时推动传统行业节能改造和重点行业清洁低碳改造……助力贵州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不仅如此,2024年贵州还正式出台了《贵州省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实施细则》,如同为绿色制造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明确了从培育、创建到管理的全流程机制。
细则为更多企业指明了绿色转型的方向和路径,为贵州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壮大绿色动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筑牢了制度根基。
抢占绿色发展新赛道,构建绿色产业新体系,贵州步履铿锵。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底,贵州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85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2个。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项项扎实的数据,共同勾勒出贵州工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壮阔图景,印证着“绿水青山”正在加速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