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工信部2025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发表时间:2025-01-20 06:43:00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12月1日在上海举行,发布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围绕企业的创新能力、成长性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成为企业获得专精特新资金支持的重要参考。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目前“小巨人”企业中近九成是制造业企业,超八成分布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相关领域企业数量近5000家,超九成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
“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7%,平均授权发明专利22项,同比增长三成,远高于同规模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标准总计超5万个。
今年,有1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占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的43%。
优质中小企业的培育,不仅靠企业自身扎根拔节,也要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了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这套评价指标,将成为衡量培育效果的一把“标尺”。
针对企业自身专精特新发展情况,设置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成长性等5项指标,以及16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此外,结合企业在产业链上发挥作用情况,适当进行加分。
针对各地培育企业的服务情况,设置培育质量、培育基础、培育工作3项一级指标,包括16项二级指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 梁志峰:指导地方兼顾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通过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常态化开展企业发展质量动态监测,引导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评价结果将与“真金白银”挂钩,成为支持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的发布,可以被视为对《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一种升级和补充。以下是解读分析:
(一)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从微观层面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权重占比50%,企业评价结果是对区域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层面对区域培育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包含企业评价结果)
针对企业自身专精特新发展情况,设置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成长性等5项指标,以及16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
数字化转型评测得分/获得智能工厂等称号/两化融合发展水平/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获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产品、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等称号,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
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是关系到部委下达奖补资金的系数,关注培育质量、培育基础、培育工作,考察复审、抽查通过率、数字化、大中小企业融通等。
2.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服务。如,作为企业融资增信工具。
1.排名替代市占率报告?不需要撰写1000字复杂的市场占有率报告了,介绍市场排名即可?
2.如何计算“超出行业平均值”?最可能的算法是根据统一一个平均值,按照不同行业给予系数分配计算最终结果(系数不公开);
3.特色化取消地方特色?特色化不再特色,统一按照绿色化、数字化来评价,2025的绿色工厂、智能工厂联动起来,值得期待。
这一举措发出了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这样的加分制度,其实就是要激励企业不要只追求“独善其身”,而是追求“兼济天下”。要主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合作,只有与知名企业、大企业、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团体有研发技术合作、产销合作的中小企业,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
5.虽然还没有正式发布新指标体系,没有发布明确文件,但是从时事发布会上提到的一些主要目标,以及二、三级的具体目标来看,到了2025年,申请的难度会大大增加,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超前谋划。
(4)关于地方政府制定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更加注重成长性较好的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重点资助。将有限的财政补贴预算,倾向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